三、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實施及礦山公園建設情況
如何將關停后濮公山礦山的殘山剩水,變為金山銀山,實現美麗中國夢,成為息縣政府的頭等大事。受息縣人民政府和濮公山管理區委托,為還息縣人民一個青山綠水,為息縣人民打造一個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我公司經過多次的實地考察,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有關現狀與條件,最終確定了依托淮河和濮公山建設礦山公園的轉型發展方向。創新性地融入地質文化,將息縣濮公山礦山公園定位為“以濮公礦坑周邊的植被為載體,以石灰巖礦開采遺跡景觀為主體,以地質科普游樂、石灰巖采礦遺跡治理等環境更新、生態恢復手段展示為核心,融合濮公山“東南第一峰”、祖師廟等歷史人文景觀,打造集礦業展示、地質科普、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旅游觀光、度假休閑、生態養生于一體的綜合性礦山公園。”
一是明確了方向,轉型了礦山——成功申報省級礦山公園。我公司負責申報的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通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評審,獲得了國土資源廳正式下達批準文書。通過息縣濮公山廢棄采石場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一期項目的實施為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建設打好基礎。為配合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建設,礦區內由政府出資的連接礦山公園核心區的主干道路已完成鋪設石板路2000米;人民公社、渡淮廣場、濮山拱翠、東坡閣等景點均將于近期完工。同時,為滿足礦山公園揭碑開園條件,由華中科技大學城市建設與規劃學院和河南省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選址并設計建造的濮公山礦山博物館主體已經竣工。新建博物館主體模擬石灰燒制的漸變過程,以石灰膏(漿)為建筑外形,并于實地地形相結合,依托東側廢棄七連體石灰窯而建與石灰窯巧妙銜接,建筑面積3314.5m2,投資近2000萬元。
二是恢復了生態,綠化了青山——穩步推進濮公山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積極實施園林綠化項目。礦山關停后,濮管區將廢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作為濮公山礦山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和基礎工作,規劃區域面積約0.91平方公里,分兩期進行。由我公司負責的息縣濮公山廢棄采石場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一期項目圍繞濮公山礦區重點區域建設提高了治理標準,增加景觀部分建設投入,截至目前,工程進度完成超過80%,治理效果已經凸顯,為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時,息縣縣委、縣政府加大濮公山礦山公園建設步伐,號召縣直部門利用冬春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對大片荒山荒地開展植樹造林等綠化工作,保持濮公山森林覆蓋率逐年加大。同時,對已種樹種進行養護,進一步提升和改善生態旅游環境,為礦山公園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政府投資850萬元新修了環山路5.8公里,劃定礦山公園保護區3.45平方公里,加強對礦區綜合管理,嚴禁私搭亂建,確保礦山公園建設有序開展。
三是扮靚了鄉村,安置了群眾——及時開工清華園安居工程。為解決礦區周邊群眾住房問題,在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報批后,開工建設了清華園安置社區工程。現清華園安居工程已經完工,拆遷戶入住了山青水秀景色怡人的新型社區,“吃飯捂住碗,睡覺蒙住臉,一年吃掉一塊預制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當前,濮公山轉型發展的成效逐步得到群眾的認可和稱贊,“東南第一峰”、“南有郝堂、北有新集、中有濮公山”等贊譽廣為流傳,清華園社區被贊為息縣最美小區、濮公山環山公路被稱為信陽“最美山地自行車賽道”。濮公山管理區被人民日報社評為“中國最美旅游生態小鎮”。
隨著息縣濮公山廢棄采石場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項目和息縣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濮公山完成了從破壞生態、犧牲資源的發展方式到保護生態、節約集約、科學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轉變,為建設生態息縣、美麗息縣打下了基礎,昔日濮公山的殘山剩水正在一步步完成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華麗轉變。